岩床:
岩浆沿分层围岩方向侵入,表面无突起,稍平,范围1米至数米。
岩脉:
围岩沿裂隙凝结的细长形岩浆体与围岩成层方向垂直或几乎垂直相交。 另外,垂直于地面或几乎垂直的东西被称为岩壁。
(一)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成岩岩浆岩矿物按颜色可分为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两大类:
浅色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及白云母等。
深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
榄石等。根据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下面几类:
(1)酸性岩类
(SiO2含量>65%):
矿物成分以石英、正长石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黑云母和角闪石。岩石的颜色浅,比重轻。
(2)中性岩类
(SiO2含量65%~52%):
矿物成分以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黑云母及辉石。岩石的颜色比较深,比重比较大。
(3)基性岩类
(SiO2含量52%~45%):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含有少量的角闪石及橄榄石。岩石的颜色深,比重也比较大。
(4)超基性岩类
(SiO2<45%):
矿物成分以橄榄石、辉石为主,其次有角闪石,一般不含硅铝矿物。岩石的颜色很深,比重很大。
(二)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1) 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是岩浆成分和岩浆冷凝时物理环境的综合反映。
结晶程度上:
半晶质结构:
岩石由结晶的矿物颗粒和部分未结晶的玻璃质组成
全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组成
非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熔岩冷凝的玻璃质组成(玻璃质)
颗粒大小上:
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全晶质):同一种矿物的结晶颗粒大小近似者
似斑状结构(全晶质):岩石中的同一种主要矿物,其结晶颗粒如大小悬殊
斑状结构(半晶质):由结晶颗粒和基质组成
绝对大小(针对全晶质结构中):
粗粒结构:矿物的结晶颗粒大于5mm;
中粒结构:矿物的结晶颗粒5~2mm;
细粒结构:矿物的结晶颗粒2~0.2mm;
微粒结构:矿物的结晶颗粒小于0.2mm。
注:似斑状结构岩石中,晶形比较完好的粗大颗粒称为斑晶,小的结晶颗粒称为石基。
(2)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
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和空间分布情况。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
岩浆岩最常见的构造主要有:
块状构造 、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 、杏仁状构造 。
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如花岗岩、花岗斑岩等一系列深成岩与浅成岩的构造。
流纹状构造:由于熔岩流动,由一些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等定向排列所形成的流动状构造。这种构造仅出现于喷出岩中,如流纹岩所具的构造。
气孔状构造:岩浆凝固时,挥发性的气体未能及时逸出,以致在岩石中留下许多圆形、椭圆形或长管形的孔洞。气孔状构造常为玄武岩等喷出岩所具有。
杏仁状构造:岩石中的气孔,为后期矿物(如方解石、石英等)充填所形成的一种形似杏仁的构造。如某些玄武岩和安山岩的构造。气孔状构造和杏仁状构造,多分布于熔岩的表层。
(三)常见的岩浆岩
(1)岩浆岩的分类及其鉴定方法
岩浆岩的分类:
根据岩浆岩的形成条件、产状、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将岩浆岩分为三大类:即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每类中又根据成分的不同又可分出具体的各类,见表1-3。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确定岩浆岩的产状:对岩石标本鉴定之前,首先了解它的野外产状。
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如等粒块状为深成的花岗岩。
确定矿物成分:根据矿物的颜色、晶形、解理等特征,初步确定几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判断出哪些是主要矿物,哪些是次要矿物,大致目估各种矿物的颗粒大小及百分含量。在观察矿物成分时首先观察与鉴定浅色矿物,如有石英,当数量较多时,则该岩石为酸性岩,再看长石存在的情况,如不含长石,即为无长石的岩应属超基性岩类。此时,若暗色矿物以橄榄石为主的为橄榄岩,若以辉石为主的则为辉岩。如果岩石含长石,必须定出是正长石还是斜长石,确定主次,以区分酸性、中性或基性岩。
按次序说,观察岩石整体的颜色要优先于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他特征。
文章来源:《矿物岩石》 网址: http://www.kwyszzs.cn/zonghexinwen/2022/1221/1244.html
上一篇:矿物岩石会计论文参考文献(岩石矿物分析题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