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的矿物及部分有机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二)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1、沉积岩的结构
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其形状等方面的特点。
(1) 碎屑结构:由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而成。
按碎屑粒径的大小,可分为:
砾状结构碎屑粒径大于2mm。
磨圆程度分:角砾状结构、砾状结构。
砂质结构碎屑粒径介于2~0.05mm之间。
2~0.5mm,为粗粒结构,如粗粒砂岩;
0. 5~0.25mm,为中粒结构,如中粒砂岩;
0.25~0.05mm,为细粒结构,如细粒砂岩。
粉砂质结构碎屑粒径0.05~0.005mm,如粉砂岩。
按胶结物的成分,可分为:
硅质胶结:由石英及其他二氧化硅胶结而成。 颜色浅,强度高。
铁质胶结:由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胶结而成。 颜色深,呈红色,强度次于硅质胶结。
钙质胶结:由方解石等碳酸钙一类物质胶结而成。 颜色浅,强度比较低,容易遭受侵蚀。
泥质胶结:由细粒粘土矿物胶结而成。 颜色不定,胶结松散,强度最低,容易遭受风化破坏。
(2)泥质结构:几乎全部由小于0.005mm的粘土质点组成。是泥岩、页岩等粘土岩的主要结构。
(3)结晶结构:由溶液中沉淀或经重结晶所形成的结构。由沉淀生成的晶粒极细,经重结晶作用晶粒变粗,但一般多小于1mm,肉眼不易分辨。结晶结构为石灰岩、白云岩等化学岩的主要结构。
(4)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或碎片所组成,如贝壳结构、珊瑚结构等。是生物化学岩所具有的结构。
3、 沉积岩的构造
是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
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层理构造:
是沉积岩成层的性质。由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相应变化,从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层理分为:水平层理(图1-6a) 、斜层理(图1-6b) 、交错层理(图1-6c)等。
岩层: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层面 。上下两个层面间成分基本均匀一致的岩石,称为岩层。它是层理最大的组成单位。一个岩层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岩层的厚度。
在短距离内岩层厚度的减小称为变薄;厚度变薄以至消失称为尖灭;两端尖灭就成为透镜体;大厚度岩层中所夹的薄层,称为夹层(图1-7)。
沉积岩内岩层的变薄、尖灭和透镜体,可使其强度和透水性在不同的方向发生变化;松软夹层,容易引起上覆岩层发生顺层滑动。
与岩浆岩的区别:
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在沉积岩的组成物质中,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有机质等,是沉积岩所特有的,是物质组成上区别于岩浆岩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常见的沉积岩
1.常见的沉积岩的分类
常见的沉积分类,见表1-4。
2.常见的沉积岩
(1)碎屑岩类
A: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喷发的碎屑物质在地表经短距离搬运,或就地沉积而成。由于它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喷出与沉积的双重性,所以是介于喷出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
1)火山集块岩
主要由粒径大于100mm的粗火山碎屑物质组成,胶结物主要为火山灰或熔岩,有时为碳酸钙、二氧化硅或泥质。
2)火山角砾岩
火山碎屑占90%以上,粒径一般为2~100mm,多呈棱角状,常为火山灰或硅质胶结。颜色常呈暗灰、蓝灰或褐灰色。
3)凝灰岩
一般由小于2mm的火山灰及细碎屑组成。碎屑主要是晶屑、玻屑及岩屑。胶结物为火山灰等。凝灰岩孔隙性高,重度小,易风化。
B:沉积碎屑岩
沉积碎屑岩又称为正常碎屑岩。是由先成岩石风化剥蚀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常见的有:
1.砾岩及角砾石
砾状结构,由50%以上大于2mm的粗大碎屑胶结而成。由浑圆状砾石胶结而成的称为砾岩;由棱角状的角砾胶结而成的称为角砾岩。角砾岩的岩性成分比较单一,砾岩的岩性成分一般比较复杂,经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胶结物的成分有钙质、泥质、铁质及硅质等。
2.砂岩
砂质结构,由50%以上粒径介于2~0.05mm的砂粒胶结而成。按砂粒的矿物组成,可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等。按砂粒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粗粒砂岩、中粒砂岩和细粒砂岩。胶结物的成分对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有重要影响。根据胶结物的成分。又可将砂岩分为硅质砂岩、铁质砂岩、钙质砂岩及泥质砂岩几个亚类。硅质砂岩的颜色浅,强度高,抵抗风化的能力强。泥质砂岩一般呈黄褐色,吸水性大,易软化,强度和稳定性差。铁质砂岩常呈紫红色或棕红色,钙质砂岩呈白色或灰白色,强度和稳定性介于硅质与泥质砂岩之间。 砂岩分布很广,易于开采加工,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文章来源:《矿物岩石》 网址: http://www.kwyszzs.cn/zonghexinwen/2022/1221/1244.html
上一篇:矿物岩石会计论文参考文献(岩石矿物分析题库
下一篇:没有了